名师工作室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工作室成果 > 信息详情

德育教育润无声 育人成才担使命

作者:杨毛吉名师工作室 时间:2023/8/18 13:42:47 阅读:131 次

2023年大通县德育教育杨毛吉工作室始终围绕“德育教育”工作中心,坚持德育为先育人理念,创新德育工作实施途径,立足学生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寻找新的突破口,在培育学生思想品德、提升教师教育学生能力和水平、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及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

1.png

一、解读政策方针,把准教育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广大教师正确把握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以二十大精神指导教育工作,在教育局领导下,工作室张海林、赵斌、刘春蕾等7位老师承担了大通县教育系统二十大精神宣讲任务。老师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精心备课,先后赴全县28所学校开展了30场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讲座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育人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品德培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新时代的教师从事的是非同一般的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伟大事业。呼吁育人者自育,加强教师个人修养,提升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之一。工作室主持人杨毛吉老师在大通六中、桥头小学、极乐中心学校、尖扎县中学等学校作了《坚守教育初心 践行育人使命》的专题报告,在桥头二小、西宁虎台中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学校作了《班主任文化》、《班主任工作从家开始》、《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等专题讲座,推广工作室德育教育经验,大力弘扬师德,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倡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通过自己的思想修为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25日,工作室在教育局领导下,举办了“大通县教育局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杨毛吉老师做了《老师眼里的好校长》专题讲座,通过对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小学和中学教师的采访调研,用生动的话语和鲜活的案例阐明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和领袖地位,是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三、研究家庭教育,共担育人使命。

家庭教育是工作室近三年来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级课题“学校主导下的家校协同育人策略研究”已于2022年9月结题,“学校德育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效用与策略”获得青海省教学成果奖。经过多年熏陶和培养,工作室已有13名教师成长为专家型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他们立足教育教学一线,潜心研究问题学生背后的家庭影响因素,与家长一起探讨科学可行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工作室吴缠梅、白海元、李一骅、杨顺元、马海车、刘春蕾等13位老师或在学校、社区、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宣讲活动36场次,听课家长超2万人,工作室接待来访家庭13户,疏导学生23人次。杨毛吉、马理英老师作为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还应邀前往西宁市、尖扎县、湟源县、果洛州等地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专题报告,通过这些讲座、报告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是做人的教育,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德育教育工作室开展的家庭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家庭教育课程多次成为大通县乡镇党员培训班的主讲课程,工作室老师也多次被邀请为主讲教师。今年3月起,由县委教育工委、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和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承办的家长学校直播课堂已开播三期:“慧当家长”、“智当家长”、“志当家长”,每一期都特邀工作室2位教师作为主讲嘉宾,社会反响良好,为在全县乃至更多地区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奠定了基础。

随着暑假的到来,工作室成员祁红岩利用担任青铝社区主任身份,在青铝社区开展“绿荫课堂”。社区结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教育内容,不仅辅导学生作业,更是做好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8月14日,在大通县教育局主导下,大通县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成立,其团队以大通县德育教育杨毛吉工作室部分成员为主体,以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儿童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大通县家庭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目标。这是我县家庭教育工作新征程的开始,今后,将着力指导家长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搭建家庭、学校、社会和谐交流的平台,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构建高质量教育共同体,从而使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四、创新工作方法,尽显德育情怀。

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学生没有经济压力,能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静心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家庭困境,工作室一如既往地寻找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给予他们生活费、学费等资助。上半年对我县13名学生每人每月400-500元生活费和每学期全额学费资助从未间断;资助闇门滩学校和桥头小学近100名学生价值1万的书包及学习用品;为高一年级50名贫困女学生争取20万元的“春蕾计划”助学资金,且已发放到学生手中。付出就有收获,2023年高考中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取得佳绩,看着孩子们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们感到很欣慰。7月24日我们又联系爱心企业,为大通县16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学生送去资助款和大学生活用品。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今后工作室将继续努力,将工作做实做细,把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大通的学校、家庭及孩子受益。